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蒋青春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
年轻时,他立下的志向是一生做法官,做一辈子好法官,36年后,仍然坚守在基层法院的他,却用忠诚担当谱写了一首正义之歌;在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会上,他阐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内涵,回到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他却成了一起婚姻纠纷案的调解人。一个普普通通农民的儿子,如何荣获“北疆楷模”称号?一位年过半百的基层法官,又怀揣着怎样的百姓情怀?
一个人,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
6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蒋青春“北疆楷模”荣誉称号。他用简短质朴的发言,坦露了30多年法官生涯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能够为百姓排忧解难、定分止争,是我最大的荣耀。”
1981年,从通辽畜牧学院毕业的蒋青春,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抉择:到开鲁县最偏远的东来法庭担任书记员。从事法官工作至今,蒋青春创下多项纪录:承办的1500多件案子,无一起错案、无一起投诉、无一起上访。他主持调解的众多案件,大多数当事人握手言和。对于自己的成长及获得的荣誉,蒋青春的回答始终如一:“如果我还算一名好法官,那都是百姓对我的厚爱。”多年来,一次次目睹公平正义得以伸张、看着当事人重归于好、听到群众交口称赞,蒋青春收获着感动、汲取着力量,坚守着做一名好法官的初心。
谈到30多年的法官生涯,严谨冷静、不苟言笑的蒋青春袒露了自己的心扉:“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就爱着你,也让我站到了荣誉的高峰。”
一个法官,直面枪口正气凛然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为百姓排忧解难,定分止争,是我最大的荣耀。 ”2000年的一天傍晚,已是开鲁县法院刑事庭副庭长的蒋青春刚回家,接到院里电话。两名歹徒持枪劫持一名妇女作人质,正在和警方对峙,要求见法官。“再向前我就开枪了!”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蒋青春。“我会被判死刑吗?”其中一人发问。“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你们的行为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现在收手,法律可以从轻处罚。现在放下枪,一切都来得及!”在蒋青春的规劝下,两名歹徒缴械投降。很多人问蒋青春,面对枪口害怕吗?他概括为“邪不压正”。“群众有危险绝不能往后退,法官对公平正义要坚守,打击犯罪更该挺身而出。”
几十年里,经他判刑的犯人不在少数,蒋青春照顾过他们的父母和子女,为刑满人员找过工作……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时,蒋青春深情地说:“这份崇高的荣誉属于老百姓,他们是我奋斗向前的动力。”
一个病人,笑对病魔折磨不改初心
2008年,蒋青春胃部不适,化验单一出来,胃癌晚期。接下来,全胃切除和漫长化疗。期间,他被病痛折磨得一天比一天瘦,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让人没想到的是,第6次化疗后,虚弱的蒋青春居然又回到工作岗位。那些涉及复杂纠纷的农牧民,那些苦苦求助的案件当事人,正在企盼与焦灼中等着他。
回到法院的蒋青春,大病没犯小病不断,3次肠梗阻、2次胰腺炎,做了胆囊切除和疝气手术。由于全胃切除,蒋青春十二指肠直接与食道贲门相连,晚上不敢平躺入睡,胆汁反流会烧得整夜难眠。
在审理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案件中,蒋青春下乡查勘,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不来,脸色蜡黄,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同事赶紧拿出“急救包”,当事人得知缘由后,心里过意不去,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一个“质检员”,组织评查案件20000多件
蒋青春的办公桌上,整齐地码放着一摞案卷,每一本后面都有一份写得密密麻麻的评查备忘录。
2005年,蒋青春被任命为案件评查室主任,成为全院案件“质检员”。在蒋青春的倡导下,法院实行一案一评,一案一卡制度,坚持每月出具《文书评查通报》、《案件质量通报》,评查室每季度向审委会提交《审判运行分析报告》,每半年召开审判质量评查分析通报会,向全院通报案件评查情况。
“法官1%的错案,对个案当事人就是100%的灾难。只有一心一意去执法,才对得起国徽的庄严!”他制定了逐月评查、发回重审、改判案件讲评制度,为错案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达到了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尺度的效果。
10多年来,蒋青春组织评查案件20000多件。通过判前介入、审后评查,审判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全院上诉率和发改率逐年降低,案件裁判正确率达到99%以上,被评为内蒙古“人民满意的好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