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会服务公益基金会
》 苏和

苏和:治沙富民探路人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17-08-23 17:12:07  浏览次数: 
苏和 — 治沙富民探路人
感动印象 :

颁奖词 :

看起来从容淡定,心里却波澜万千。因为放不下责任,他10年种树、大漠孤烟;因为不能忘记誓言,他像梭梭一样,扎根大漠、拥抱黑城、守护家园!

        苏和,男,蒙古族,67岁,中共党员,阿拉善盟政协原主席。

 

        2004年初,时任阿拉善盟政协主席苏和向自治区党委申请,提前两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到黑城去种树。十年来,他与老伴历经千辛万苦,忍受着世人难以想象的煎熬苦痛,从人们迷惑不理解到真正认识,从雇工、打井、育苗、栽种、管护、病虫害治理等繁复的植树过程到黑城周边绿色覆盖,终于实现了他曾立下的誓言:和风沙决战到底,让额济纳重现水草丰美的景致。

 

        春天,沙漠里狂风呼啸,漫天黄沙,出门寸步难行,苏和老人与时间赛跑,等风力减弱时抓紧时间下种。夏天是梭梭苗补水的季节,但荒漠戈壁没有灌溉渠系,几百亩的梭梭林只能靠水罐车拉水浇灌,为了节约用水,苏和发明了一种节水的灌溉方法,就是用自制的水枪直接插到梭梭的根部注水,这样不但减少了水渠和空地渗水,而且有利于梭梭吸收。他先后种了6万多棵梭梭苗,成活率在80%以上,现在苏和老人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梭梭种植专家,牧民敖登其其格由于手头紧想买梭梭苗,苏和老人为他免费提供梭梭苗,现在她家种植的2万多株梭梭苗,都是老人捐助的。每年老人都要无偿给周围的农牧民提供3万株树苗,老人对他们也只有一个希望:梭梭长成后,每人再带动3户农牧民进行种植,这样既能保护生态,又能使更多农牧民发展沙产业增收致富,额济纳旗扶贫办称之为“一带三”模式,苏和老人被确定为带头人,看着生态环境日益好起来,农牧民依靠发展沙产业逐渐富裕起来,老人高兴地说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他说:“我个人力量有限,只有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生态才会发生根本性好转,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阿木古愣是黑城的看护人,苏和老人对这个大漠里唯一的邻居关怀备至。时间长了,阿木古愣开始理解苏和老人的一片苦心,帮着看园子、赶骆驼,与老人同栽树、共造林,不幸的是,前年他被查出癌症,临去世前给苏和打电话说:我再也不能回去种树、守林子了,哽咽的声音里充满了对黑城的留恋。倒下了一位绿化先锋,但又有一位站了出来,苏和的小舅子嘎布亚图,受苏和老人的影响也渐渐萌生了改善家乡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愿望,他把从单位买断的15万元悉数投入到绿化荒漠上,现在梭梭、红柳的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多亩,在这片荒芜的戈壁上,那一抹绿意便是嘎布亚图最大的骄傲。

 

        时光在狂风中同黄沙一起消失,苏和老人治沙造林的决心却丝毫不曾减退,他让整个额济纳的生态保护意识都在觉醒。如今的黑城不再那么清寂了,到了植树造林的季节,隔三差五就有单位组织职工或家庭自发组团,来帮老人义务种树。与苏和打过多次交道的额济纳旗副旗长谭志刚很有感触,老人不只是一个人在干,他已经把保护生态、建设家乡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了,额济纳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治沙造林的行列。现在仅先进造林企业和造林大户就有60多户,全旗个体、企业造林面积达到27.8万亩,再现额济纳绿洲的梦越来越近了。

 

        当越来越多的梭梭、红柳在沙漠中扎根,很多人都劝苏和老人,你的心愿基本上实现了,该功成身退了,但他说,“这只是个开头,生态治理的路还很长很长”。他的记事簿里,那个原本简易的线性蓝图,现在已变成了枝繁叶茂的“树状”,梭梭林的规模要发展到5000亩,把黑城的沙害彻底防治住;搞沙产业开发,形成治沙产业链,给农牧民沙产业致富探路。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老人给自己设定的退休期限是,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鬓微霜,又何妨,苏和老人笑看绿荫摇曳,他日定将无边荒漠点染万千浓荫。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