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从军征,八十志未已。红色的延安精神与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交叉,使她的一生构成了一个伟大的红十字!
恪守精神,淡泊名利,救死扶伤,关注民生。
云曙碧,女,蒙古族,生于1923年,中共党员,1939年随父乌兰夫奔赴延安,194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返回大青山根据地工作。历任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副主任、哲里木盟委宣传部副部长、哲里木盟委副书记,1980年至1986年任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1987年任内蒙古红十字会会长,现任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多次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得到过许多荣誉和表彰,2003年成为“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候选人。近二十年来,创造出中国红十字领域的“云曙碧精神”,被老百姓誉为“草原上的活菩萨”。
颁奖典礼上,我们见到了一位已经年逾八旬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她,就是云曙碧,创造了中国红十字领域“云曙碧精神”的人,一位被老百姓称作“草原上的活菩萨”的老人。
作为民族领袖乌兰夫的长女,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熏陶的云曙碧从七八岁时就开始为地下党站岗。1940年,年仅17岁的她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与革命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赴延安学习到参加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云曙碧无不用自己的行动来履行对革命的忠实誓言。
1987年5月,云曙碧从自治区卫生厅领导岗位上卸任,离开党政领导第一线后,她又开始从事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并开始着手筹备恢复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红会”这份工作也成了老人家晚年最重要的工作。从借用一间办公室和两名工作人员起家,在一片空白中创建、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红十字事业,到使内蒙古这样一个建会最晚的省级红十字会一举跨入全国先进行列乃至推动全国红十字事业的发展,这其中的种种发展和前进无不镌刻着一种“云曙碧精神”。
1991年在她的提议下,内蒙古红十字会结合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偿献血周”活动。这一活动坚持至今,影响Et益广泛,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全国推广了这一做法。
1992年冬,达拉特旗境内黄河冰凌决堤,沿岸的树木召乡大部分村庄被冲毁。接到报告的云曙碧在第二天就带着一车面粉和棉衣棉被驱车八个多小时赶到灾区,踏着冰水了解灾情,慰问群众。
1998年内蒙古的中东部洪灾严重。云曙碧一边组织赈灾义演晚会和书画义卖,发动募捐活动,一边到北京汇报灾情,请求援助,还要抽时间到灾区了解灾情。9月中旬,76岁高龄的她亲自陪同北京市红十字会的同志赴通辽市扎鲁特旗视察灾情,在泥泞的道路上整整跑了三天,云曙碧都是身先士卒,几百万的援助很快就送到了受灾一线。
2000年云曙碧倡导发起了“复明扶贫行动”。活动的资金和技术有困难,但在她的奔走呼吁下,各种困难很快迎刃而解。至今,在乌兰察布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开展的五次复明扶贫行动,使500多名贫困患者重见光明,并且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002年,妇女儿童基金会想筹资资助农牧区的贫困中小学生,她得知后,将自己的积蓄和子女送给她的十五万元钱交给了基金会。基金会利用这笔钱,资助了乌盟、锡盟、呼盟等盟市的275名贫困中小学生。十多年来,她为残疾人事业筹集资金达七十多万元。
云曙碧生活俭朴,但每次捐款捐物她都慷慨解囊,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2003年新疆发生地震,她闻讯后捐出1万元寄给新疆红十字会,请他们为灾民购买粮食或衣被。……类似的事情,在云曙碧的生活中数不胜数。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这位有着67年党龄的老人身上,我们看到并深深感受到了这么一种可贵的精神。
一份宽厚博大的爱,一种执著的革命信念,一个勤奋、简朴的慈善老人,云曙碧书写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动人奇迹,她的“云曙碧精神”也为人们心灵深处点亮了一盏导航灯,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