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他是冲锋陷阵的英雄;生活中,他是净化心灵的导师。一字一泣血,句句含深情,他的报告如涓涓细流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他的协会让老党员的精神永远传承。
无论是硝烟纷飞的战场,还是和平建设年代,他都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马玉祥,1930年生于黑龙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经历了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抗美援朝期间,他参加过松骨峰等著名战役。1958年转业到哲里木盟通辽市工作。2003年任通辽市科尔沁区关工委副主任。1989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名在战争年代誓言为共和国而战的军人;
他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志愿军战士;
在战争年代,他就是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最可爱的人”;
在远离炮火的年代,他依然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
他就是马玉祥。
看过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每一位读者,都会对文章中描述 的那位“最可爱的人”感到好奇,而 马玉祥就是这位革命作家笔下“最可爱的人”的原型。半个世纪前,他在朝鲜战场上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经历了两年零九个月的殊死搏斗,在一场烈火中奋不顾身救下一名朝鲜儿童,由此他成了人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1958年,即将转业的他并没有回到黑龙江老家,却主动请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义无返顾地来到了被称作是“老天无风三尺土,辽河开口没法堵"的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他默默无闻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他收入不高,却主动将提薪的机会多次让给了他人。面对窘迫的生活,他从不肯给组织找麻烦,也从不愿公开自己的过去。为了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他默默无闻,甘当老黄牛,因为他是人民的公仆。
1984年,马玉祥离休,为了对得起历史,而且能更直接地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给下一代,他公开承认自己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那个马玉祥。从那时起,他被10多所大中小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二二十年来.他做了200多场讲座,听众超过了16万人次。他的足迹走遍了通辽,也走出了通辽。在北京、在哈尔滨、在丹东、在故乡黑龙江省青岗县,他把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讲了一遍又一遍。
在他被任命为通辽市科尔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科尔沁区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协会。协会成立后,他常常组织老战士们到机关、学校、社区及相关节日庆典、大会,宣传我党我军革命传统,宣传反腐倡廉,宣传“八荣八耻”荣辱观,宣传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学习拼搏……
为了进一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之地,马玉祥在自己并不宽敞的家里开办了一个“马玉祥家庭文化活动图书室”。这里吸引了孩子们,也吸引来了许多老年人。日久天长,这里竟成了少年儿童和“老小孩们”的精神乐园。
和从前一样,这位行伍出身的老人总是关心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资助那在农村的孩子们。当他得知,在西辽河粮库有一位女职工在医院生孩子时大出血,生下三胞胎男孩后便撒手而去时。三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再次唤起了他的爱心。他和老团长任德明、一级功臣战斗英雄杨信忠、老军医王铃四个老兵掏腰包几百元,拿着现金、米、面、肉、水果,亲自找到这三个孩子的家……
现在,马玉祥已在地方工作将近半个世纪,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2004年10月,池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5年6月,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老人辛勤的工作,努力给下一代留下精神财富,把关心下一代、教育下一代的红旗扛到底。
从志愿军老战士风采录《岁月如歌》到解放战争回忆录《烽火年华》,马玉祥用自己和战友们的故事教育了下一代;从“老干部先进个人”到“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马玉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验证了他“最可爱的人"的称号,他就是永远的“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