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普通的银行员工,他三十年来或以一己之力默默付出,或奔走呼号捐资助学,自家却一贫如洗。他深知没有知识和文化的草原是荒芜的,硬是把许许多多贫困的孩子们送上人生的征程!
你把孩子们扶上知识的马背, 你把爱心献给了祖国的未来, 你把平凡的人生融入草原,化作无私的大爱!
他乐善好施,拿出25万多元资助27名孩子读书,找工作,并为此负债。
2011年起,他东奔西走,依靠传媒的力量,积极争取爱心善款31万元,帮助74名草原贫困学子顺利走进大学校门。
2012年7月,他在单位捐款之后又专程去洪灾最严重的乌拉特后旗再献出爱心款1000元,资助残疾贫困大学生2000元。
敖其尔今年55岁,通辽市科尔沁人,是中国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中心支行的一位普通干部。
进了门,记者一眼就看到这个又当客厅又当卧室的屋子中央有一张吃饭用的旧方桌,围着桌子摆着几个木头方凳,桌旁有一个简易单人床,靠墙放电视的桌子是将旧式的课桌锯矮将就着。厨房里没有橱柜,只摆着几张旧课桌。在这个贫寒的屋子里,现代家庭中必备的沙发、茶几、冰箱……一件儿都没有。很难想象,两位银行系统的职工(敖其尔的妻子系银行职工),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还过着如此清贫的生活。
而即使是这样的房子,也是租来的。今年租金涨了,敖其尔想和房东商量一下房租的事情,房东特别不能理解他:“你给别人多少钱都舍得,怎么轮到自己就舍不得?”
他一个多年老友这样评价敖其尔:“敖其尔是个地地道道的好人,总想着帮助别人,从没想过索取回报。”他常常提醒敖其尔:“帮助别人也要量力而行,先保证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上,再帮助别人。否则,等你老了,没房、没积蓄,遇到个病啊灾啊,怎么办?”
然而,敖其尔总把这些善意的提醒当做 “耳旁风”。他常常胸有成竹地说:“不用担心,我现在有工资,老了我还有退休金。”
当年,牧区孩子乌恩高娃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出国留学机会,但是由于家庭困难,眼看就要和这样的机遇擦肩而过,绝望的乌恩高娃已经准备找工作了,敖其尔带着3万块钱来到了乌恩高娃的家,这让绝望中的女孩儿有了圆梦的机会。现在已经在国外工作的乌恩高娃仍然念念不忘敖其尔当年对她的无私帮助:“如果没有敖其尔大叔当年的倾力资助,我一辈子都走不出国门,更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尔认识了盲人包那日苏,得知他颇有音乐天赋,敖其尔为他买乐器、请老师……那段时间为了包那日苏的事,敖其尔东奔西走,人整整瘦了一圈儿。小有成绩的包那日苏在参加央视“非常6+1”栏目内蒙古分赛区比赛时,主持人问他最想说什么,虽然眼睛看不到,可是在他心里有一个人永远铭记:“感谢恩人敖其尔!”
2010年,敖其尔回家乡探望亲人,看到老乡打电话得爬到高处,原因是信号微弱。他到处奔波,跟相关部门沟通,凭借着一腔热情和真诚,积极争取。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地移动公司决定在附近建一座信号接收塔,周边3个嘎查800多户村民从此结束了爬高接电话的历史。
从后旗调到临河上班,他的妻子不能随他一起来,孩子又在外地上学,一家三口三个地方。很多人都劝他该为自己打算了,然而敖其尔的爱心行动只增没减,只要看到需要帮助的孩子,他都没办法无动于衷。“每次看到那些可怜的孩子,我就忍不住掉眼泪。“乐于助人的父亲被称作草原上的‘神仙’,谁家有大事小情,父亲都会及时出现;母亲更是常常从牙缝里节省下点米面和菜,上门帮助有困难的人家。”敖其尔说:“这么多年,我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妻子和女儿从来没因为这个事儿和我闹矛盾。”对于敖其尔的行为,家里人不但不反对,还全力支持他。
2010年,敖其尔本来为女儿攒了5万多元的学费,这也是全家所有的积蓄,然而看到电视上播出舟曲的孩子们受灾的画面时,敖其尔边看边抹眼泪,一旁的女儿也跟着掉眼泪。敖其尔想帮助这些苦难的孩子们,然而家里仅有的存款就这5万块钱,如果捐了,女儿上学就没了学费。看到父亲左右为难,懂事的女儿决定拿出自己的学费。怕父亲难过,她对父亲说:“爸,没关系,我勤工俭学也可以完成学业。”
30年间,很多孩子和家庭得到了敖其尔的帮助,朴实、内敛的妻子与敖其尔一样有颗善良的心,这么多年她和敖其尔一起支撑着、相扶着走过来,很多人不理解敖其尔,然而他的妻子陈银锁却无怨无悔:“他的品格和为人,我在结婚前就了解,他每资助或者帮助一个孩子和家庭都提前和我商量,征求我的意见,我觉得帮了别人,最坏的结果就是我们自己少享受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