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会服务公益基金会
》 武晓燕

武晓燕:在烈火中永生

来源:组委会 时间:2017-08-24 10:32:44  浏览次数: 
武晓燕 — 在烈火中永生
感动印象 :

她的生命如此短暂:16个春天,16个夏天,16轮中秋明月,16支生日烛光。 在那场大火中,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 当人们找到她时,她离那扇生的窗口只有一米的距离……

颁奖词 :

山乡小燕子,天涯何处觅歌声。 草原好儿女,丰碑再铸中华魂。

 

        武晓燕,1993年出生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曾是锡林浩特市职业教育中心高一七班的在校学生。在2009年“3·1”火灾中,这位16岁的少女,为了让更多的人逃生,自己却置身火海,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花季生命。

 

        2009年3月1日,星期天,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这一天,对于锡林浩特市职业教育中心高一七班学生武晓燕来说,却是个永恒的日子。

 

        下午2时许,正在街上高高兴兴购买上学新衣的武晓燕和同学杨洁接到了电话。原来,初中同学赵海燕要回老家读书了,要和武晓燕道别。接到电话后,两个小姑娘便匆匆忙忙赶往赵海燕家(赵海燕的父亲赵继国在锡林浩特市金桥市场租赁了一套60多平米的上下楼门脸儿房经营床上用品)。

 

        3个女孩儿在一楼的一间小屋里高兴地聊着假日里的欢乐。突然,一股烧焦味扑鼻而来,姑娘们急忙跑出去查看,店主赵海燕的爸爸赵继国正在着急地挪动着墙边的货物。此时,挂满墙壁的窗帘已经开始燃烧,3个孩子找来脸盆端水灭火,慌乱中的赵继国碰倒了货架,易燃物顿时劈劈啪啪燃烧起来,地面一片火海,满屋浓烟滚滚,火势越来越大已经无法控制,赵继国赶紧招呼孩子们冲出一楼逃生。

 

        武晓燕没有逃生,她知道二楼还有几位叔叔阿姨。

 

        此时,楼梯上堆放的大量化纤织物以及布料、床上用品也已经燃烧起来,并向二楼迅速蔓延。武晓燕强忍着浓烟熏呛、烈火炙烤,义无返顾地冲上二楼,高喊着“着火了、着火了!叔叔阿姨快跑啊!” 楼上的人听到了孩子嘶哑的呼叫声,在慌乱中打碎窗户玻璃相继跳了下去。

 

        附近的人们闻迅赶来,几百号人聚集在店铺外。“滚滚的浓烟从一楼二楼破碎的窗口猛烈地向外涌,店铺像火炉一样被烧得通红。”在场的人们这样形容当时的火势。

 

        已经从一楼跑出去的同学急切地呼喊着:“武晓燕,往下跳,赶快往下跳!”里面没有回音,伴着噼哩啪啦的燃烧声,只能隐约听到武晓燕撕心裂肺的呼救……

 

        楼上的5位叔叔阿姨、楼下武晓燕的两个同学和赵继国全部脱离了险境。然而,武晓燕没有出来。当消防队员找到她的时候,孩子趴倒在二楼距窗户1米多远的地上,两手伸向前方,永远定格在了那片黑色的记忆当中。

 

        “当时,这孩子完全可以从一楼跑出来的。”“要不是孩子及时上楼通报着火信息,我们恐怕很难逃生!”从楼上跳下来的人说。

 

        “凶猛的火势,浓烈的烟雾,大量的有毒气体,人在几秒钟内就会喘不过气来。武晓燕同学能在这种情况下冲上二楼救人,并坚持到最后,孩子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哇!”锡林浩特市公安消防大队的郑队长沉痛地慨叹。 当时16岁的武晓燕也许还不能完全读懂英雄二字的真正涵义和分量,但是,她的壮举已经对这两个字作了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1993年,武晓燕出生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大黑沙土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自幼随父母四处漂泊。2003年,父亲作为农民工来到锡林浩特搞建筑,一家三口又搬迁到锡林浩特。武晓燕在这座美丽的草原小城里读完了小学、初中,又考入了当地的职业中学……

 

        记忆重叠着记忆,思念重叠着思念。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武晓燕是一个善良、勇敢、正直、乐于助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武晓燕的家庭很困难,可这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每次学校或班级组织捐款,她捐得最多。”曾教过武晓燕的孙晓玉老师哽咽着说。平时,她的早点钱总是舍不得用,看到街上乞讨的可怜人,她便慷慨解囊。

 

        2009年3月10日傍晚,在凛冽的寒风中,同学们含泪排成长长的队伍,手捧小白花为武晓燕送行。附近的群众也闻讯赶来,为这位可爱可敬的小姑娘送行。

热点资讯